2025年寒假期间,学校组织开展以“以青春之名,赴家乡之约”为主题的大学生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、感知社情、体察民情,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。
“华亭镇‘村晚’不仅是一场文艺演出,更是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。我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”作为一名志愿者,外国语学院2023级英语3班祝颖同学全身投入宿松县乡村文化振兴活动,走进社区,精心布置场地,协调演员排练,耐心引导观众有序观看,共同为2025年安徽省“村晚”宿松县华亭镇破凉社区专场演出保驾护航,擦亮“村晚”文化品牌,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新期盼。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2023级文化产业管理2班汪珏同学积极响应号召,参加“青清丰乐河”共护母亲河环保公益行动,与3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分工合作,手持工具在丰乐河畔,认真清理两岸的白色垃圾、烟头等,以青春之力守护母亲河,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力量。

在春运期间,文学与传媒学院2023级汉语言3班魏朋展同学参加了滁州市定远汽车站“暖冬行动”志愿服务活动。经过岗前培训后,魏朋展与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,坚守在进出口、自助购票处、安检处等关键位置,提供咨询引导、行李搬运、旅客帮扶、秩序维护等服务,用心用情让归心似箭的旅客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,有效协助汽车站保障春运期间的秩序井然,守护“温暖回家路”。

据悉,在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,全校共有2500余名学生积极投身到家乡的文化宣讲、乡村振兴、公益服务等具体工作中,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。学校将持续拓宽资源,搭建平台,引领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“大思政课”,把青春播撒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。
(供稿、摄影:校团委胡倩倩/编辑:袁梦成、周庆庆/审核:李旋宇、朱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