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为努力答好“教育强国建设,池州学院何为”的时代答卷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,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,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。学校在校园网和官微开设“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”专栏,持续推送各单位在教育教学改革、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育人过程中的特色做法与工作成效,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,以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为牵引,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,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,全力激发办学兴校活力与动能,通过重点项目建设驱动,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,将顶层设计转化为生动实践,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

擘画蓝图,启航发展新征程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学校紧跟国家教育政策新动向,综合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、新任务以及学校内外发展环境,全面总结“十三五”期间的发展成绩与不足,深入谋划学校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。2021年12月,编制印发《池州学院“十四五”教育事业发展规划》,并同步完成各重点领域专项规划,形成科学的、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,为学校“十四五”的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。为确保规划落地见效,积极组织宣传解读,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,将规划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、落实到部门。2022年4月,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、监测评估和考核工作方案》,定期开展年度监测评估、中期评估,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,对规划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测,总结经验做法,剖析问题及原因,有效保证各项事业发展目标的科学实现。截至2024年底,23个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全部目标任务,为“十四五”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融入区域,服务发展新格局。学校始终坚持“地方性、应用型、开放性”的办学定位,积极融入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格局。抓住我省加快高校分类发展、内涵发展、特色发展的重要机遇,对标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院校建设标准,深入调研论证,锚定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目标定位,制定池州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院校建设方案,统筹协调,明确分工,落实任务。截至2024年底,学校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院校建设75个三级指标,已有50个完成全部任务,完成率达67%,显著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,为教育强国、教育强省建设贡献了力量。

深化改革,激发发展新动能。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,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,制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,从学校治理体系、人事分配制度、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、学科建设机制、科研体制、社会合作机制、支撑保障工作、对外交流合作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35项改革任务,奋力塑造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发展新范式。同时,持续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,以教育评价改革为“龙头战”,细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,明确改革工作任务清单及负面清单,从教师评价、学生评价、用人评价、二级学院评价等方面入手,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。通过制定年度教育评价改革重点任务,强化政策协同与措施衔接,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显著增强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项目驱动,夯实发展新基石。学校坚持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通过科学规划、精心组织、严格管理,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最大效益。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超长期特别国债、中长期贷款等资金政策,全力争取大规模设备更新、教育强国基础设施工程等政策性资金项目和专项债项目;大力开展校地、校企合作,积极争取横向资金项目,为学校事业发展寻求资金支持,赋能教育教学、科学研究、智慧校园和基础设施建设,重点支持数字资源建设、智慧教室建设、教学设备更新、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建设等领域,有效提升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。
为规范项目管理,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绩效,出台池州学院项目库建设与管理办法。通过科学、规范的管理,提升了项目库建设与管理水平,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,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学校每年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和立项建设项目库,储备库储备重点、重大项目100多个,累计预算经费6亿多元;立项建设项目90多个,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亿余元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,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和条件保障。
(供稿:发规处/编辑:袁梦成、周庆庆/审核:方学森、汤文益)